约有10%患儿的发病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并有40%患儿继发细菌感染。本病的临床特点:
过敏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敏原,如刺激性气味、过敏原、花粉等,从而诱发支气管炎。支气管炎的发病是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失调,小孩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抵抗力差,容易发生感染、过敏,从而诱发支气管炎。
过敏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支气管炎症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临床上过敏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就是咳嗽,临床表现为长期、顽固性的咳嗽,在长时间用药后,病情不见好转。
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根据患者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以上,常伴有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抗生素或对症治疗2周以上无效,而抗过敏治疗或支气管扩张剂有效,即可确诊过敏性支气管炎。
诱导痰是让患者雾化吸人高渗氯化钠溶液诱导后所获取的痰液。利用诱导痰,可进行痰中细胞分类和检测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活性物质。嗜酸粒细胞在诱导痰中更易检出,比外周血更敏感地反映出过敏状态。
虽然痰液中嗜酸粒细胞的检出比外周血更具意义,但由于诱导痰检查较繁琐,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检测应用更广泛。ECP是嗜酸粒细胞释放的一种毒性蛋白质,是嗜酸粒细胞激活后脱颗粒的标志。ECP浓度可以作为衡量哮喘严重程度和监测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参考指标。
皮试液的选择通常根据临床资料、年龄、发病季节、地域和环境因素而定。一般选用空气中常见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蟑螂、真菌、宠物皮毛屑等浸液;食物过敏原多选用牛奶、鸡蛋、虾、蟹以及大豆、花生等过敏原作为皮试液。十分重视的乳胶过敏原也当列入其中。皮试应选用标准化的皮试液进行。做皮试前需停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72小时以上。
特异性IgE的检测在过敏反应体外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已被广泛使用。与过敏原皮试相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此外,对于药物、皮肤敏感性等影响而无法做皮试,或皮试结果不可靠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能显示其优势。
用于过敏性支气管炎诊断的激发试验是支气管激发试验。根据激发剂的性质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前者采用醋甲胆碱或组胺作为激发剂,后者采用过敏原。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了解支气管是否存在着高反应性,是诊断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的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方法;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则可确定引起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的过敏原。
在确认患者病情后,对患者的抗生素等药物进行停药,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抗炎、抗过敏、止咳化痰进行治疗,配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吸入或口服β2受体兴奋剂、口服茶碱类或口服地氯雷他定药物,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患者要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过敏原,降低发病几率。
综上所述,对于长期反复咳嗽用抗生素及化痰止咳不能缓解的患儿,要充分考虑到过敏性支气管炎的可能,及时对患儿进行诊断并采取治疗,对患儿身体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过敏性支气管炎能否治愈跟患者的过敏严重程度以及环境有关,患者需要去医院查找过敏原,找出致病因素后防止再次接触。患者也要积极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度锻炼身体。如果患者过敏程度较轻,离开了原有过敏环境,避免了诱发因素,身体免疫功能得到了增强,再进行规范治疗就有可能治愈。
避免烟雾、粉尘、刺激性气味、冷空气刺激,保持周围空气清新、温暖、湿润,因为寒冷、干燥会加重病情。
专家团队